老子書院 - 楓葉智庫
楓葉教育網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門戶
人是如何學習的?
作者:外灘教育 鄭鋼 來源:校長高參 點擊:432次 評論:0

——20年跨多項學科領域的研究,教給我們這些重要的認知和策略

人們一直對“人是如何學習的”感到好奇:

人是怎么學習的?

是怎么記憶的?

認知是如何發展的?

這些問題是人類對于自身學習方式的探索,也是如今學習科學關注的話題。

中國有許多關于學習的經典論述,如“只要功夫下的深,鐵棒磨成針?!薄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钡鹊?,大家耳熟能詳。

這些話具有這樣的隱喻:人的學習方式是簡單地以線性增量,或者反復練習的方式學習、記憶和發展技能。

正如攝像機記錄圖像和聲音一樣,慢慢地將信息存儲在人的大腦之中。這些學習觀點對應的是背誦、朗讀以及抄寫等學習方式,機械、簡單、強調重復。

實際上,學習并不是簡單的記憶和攝入,而是涉及到種種過程和因素,它們不斷相互作用,影響著人們理解世界和學習知識技能的方式。

《人是如何學習的II:學習者、境脈和文化》這本書揭秘了人類學習時大腦發生的密碼,這本書由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出版,匯萃了自2000年以來學習科學的最新成果,聚集了美國認知學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生物學、數學以及科學教育等領域頂級專家的智慧,以科學和實證的方法告訴人們“人是如何學習的?!?/p>

這本書還有個孿生兄弟《人是如何學習的I》,也是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出版,是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學習科學的洞見,是學習科學領域公認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第二本并不是對第一本書的否定,而是更新和擴展,著眼于學習者、境脈與文化三者之間的互動,提出了關于學習本質、機制,過程的很多新解。這本書最大的變化是超越了學校的境脈,將學習的視線放在更廣時空和更復雜的系統之中。


01.所有的學習都是文化塑造的過程

非洲國家嬰兒會抬頭和走路的時間平均早于歐美兒童;

有些國家特別看中兒童的早熟,這些父母特別期望他們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取得優異的成就,或者采取促進兒童加速成長的育人方法,如兒童日常按摩或者洗澡時會拉伸兒童的四肢;

還有,巴布幾內亞的兒童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受所在社群用身體記數的影響……

這些案例無一不說明:人們的學習方式深刻地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

文化和境脈,在塑造人們學習方式方面起著重要而復雜的作用。雖然人類共享基本的大腦結構和認知過程,以及與家庭關系等基本經驗,但是人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且每個個體都是不同而獨特的,很大部分是由其生活的環境和文化所決定,由個人的經歷所塑造的。

要真正理解學習,我們必須學習和了解所有能影響學習的環境和文化,也就是說日常文化境脈對兒童如何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起到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社會活動、社會情感、甚至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學習和認知功能,這一點證實了認知和情感是緊密聯系的。

舉個例子,羅馬尼亞政府機構護養的孩子,他們有充沛的物質,包括事物、衣物、床上用品和玩具,但是由護理人員輪流照顧的,并不是固定的保育員負責。

從生物學的角度,他們沒有得到健康的發展,無論是腦還是身體都比一般人小的異常。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機會與成年人建立長期穩定、溫暖的關系,在社會、情感和認知上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睡眠也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因素。長期睡眠不足和睡眠造成的障礙,會影響學習效果,導致與學習相關的認知功能,如注意力、警覺力、記憶力和復雜決策力,明顯減弱。

在過去的二十年,嬰兒、兒童和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時間減少了30-60分鐘,影響了他們的健康和學業。

還有運動,尤其是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有助于學習和認知。運動后的兒童在保持專注、完成復雜的任務的能力上有所改善,以及導致學習成績的改善。

因而,保證兒童的睡眠時間和足夠的運動,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02.學習動機對成功學習很重要

智力因素是解釋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內在動機。

要讓一個人學習,必須讓TA擁有學習的意愿并看到學成的價值。許多因素和環境會影響個?的學習欲望和努力學習的決定,投入度和內在動機也會隨著時間推移和環境變化而發展、變化。

只有當所有年齡段的學習者認為,學?;驅W習環境是他們“歸屬”的地?,并且當環境促進他們的能動性和目的感時,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培養。好的教育,通常不是住滿水桶,而是點燃火焰。

能夠被激發動機的兒童學習通常更加投入、堅持時間更長,而且能取得更好學習成就和結果。

一項研究證明,相比自我導向的活動以及同伴協商的活動,在成人主導的活動中,兒童的內在執行功能更差。前者活動類似開放式游戲、沙灘上的制作沙堡等活動,后者活動是鋼琴課和學科補習。

這說明兒童在結構化、他導型的學習活動中度過的時間,會限制他們激發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兒童的生活中排滿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從早到晚,沒有休息。一旦考完了等級,他們再也不觸碰這些所謂的愛好,有的甚至從心底憎恨和厭惡。

他們的學習通常來自家長的選擇或則功利的驅動,或者是為了取悅家長,甚至屈從家長的命令,而不是自我選擇和自我動機的結果。

還有的高三學生在高考之后,將所有的書本撕爛,從教學樓上撒下來,道理是一樣的。

老年人,同樣如此,主動參與對他們的持續學習和健康的老齡化也非常重要。研究發現,老人主動參與社會活動的意愿和能力,與降低老年人認知障礙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老人一旦離開了社會化的活動,或者缺少興趣和愛好,那思維能力會大大地降低。


書里還提到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支持學習者學習動機的一些方法。譬如幫助兒童設定理想的期望目標和表現目標,這些目標具有適當的挑戰性。

期望目標通常是分數、等級或者成績等,具有結果型。這還不夠,還有表現性的目標,如態度、過程、努力等等。正如成長性思維強調一樣,那些被表揚付出努力的學生更有可能追求目標,更具有持續的動力。

教師和家長還要創造學習者珍視的學習體驗:

創造?個讓學習者感到安全的情感支持和無威脅的學習環境;

支持學習者的控制感和自主感;

通過幫助他們識別、監控和制定策略來培養學習者的能力感。

元認知、執行功能和自我調節是人類在協調統籌多種學習類型的方法,如同導航中指揮系統一樣,不但優化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和自我情緒,從而達到最優最佳方案。

建立主動學習的機制對于兒童的學習非常關鍵,能夠培養他們的成就感、歸屬感、認同感、自主性和能力感,獲得內在而持久的學習動機。


03.人類的學習縱貫一生

學習是?個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動態過程,這是這本書里提到的重要觀點。

無論是在出生之前,或在整個生命中,生命體都會適應經驗和環境。與學習相關的因素包括從微觀層面,例如學習者血液中的鉛含量,到宏觀層面的影響,例如學習者所在社區、社會和文化的特征。

?個人的大腦是由TA獨有的?系列經歷和影響發展和塑造的,這?過程是通過修剪突觸,和青春期發生的其他神經系統發育而發生的。

隨著學習者年齡的增長,大腦會繼續適應,通過不斷塑造和重塑神經連接以響應刺激和需求。個體學習者會有意或無意地不斷整合多種類型的學習,以應對他遇到的挑戰和環境。

學習和大腦是互相成就和互相影響的。學習會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改變大腦,與此同時,大腦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以影響學習的方式發展。

例如,兩種認知資源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特別重要,一種是與生成、轉化、控制信息的推理能力,還有一種是基于經驗和教育積累的知識或者水平。

在人的早期,這兩種資源都會同步增加,直到成年早期,它們開始分道揚鑣。推理能力開始下降,而知識水平保持穩定或提高。大腦在整個生命中都在適應,吸納和協調其資源以彌補衰退并適應環境。


時間是魔術師,這句話對于人的學習一點不錯,人的大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機體成熟而變化。

例如,從受孕到二十多歲,人的大腦處于有序的發展之中,首先是生命功能和自主功能的控制過程,之后是認知-運動感覺和知覺過程,最后是整合過程以及決策制定。

兒童發展敏感期理論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會影響個體后期的發展。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這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的話,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機會。有時“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了這個店”。

“貫穿一生的學習”,與我們常說的終身學習有所不同,強調的是時間上的縱向和場景上的橫向,更強調的是學習和大腦以一種相互增強、適應的方式發展。終身學習側重的是相對學校教育的非正式學習,而不是學習的本質的視角。


04.支持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人類天生具有追求效率的強烈動機,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高的回饋,在學習上對提高獲取和保持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習表現饒有興趣。

多位研究者分析發現了,五種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學習策略。

提取練習

有個實驗,第一組學生讀了四遍文本,而不采取任何活動對文本進行回憶;第二組學生讀了三遍,要求盡可能地多地寫下記住的內容來回憶一次文本;第三組只讀了一本文本,然后通過三次提取練習環節對文本內容進行回憶。

一周后進行終測,發現第二組的學生表現比第一組好,第三組的學生則要優于第二組。

研究結果表明,學習后盡快積極提取信息,要比花同樣多時間反復閱讀的效果更佳,原因在于任務驅動以及記憶強化的作用。


間隔練習

相比于將學習集中于某一個時段,學習事件之間至少間隔一天,利于最大限度地將內容長期保留。

當然,并不是間隔時間越長越好,而是要產生積極效應的“最佳位置”,比如,一項五年級學生學習詞匯的研究表明,兩周的間隔時間最好。

交錯練習和變式練習

變式學習通常是指,以不同的方式練習技能,而交錯學習是指將不同的活動混合在一起。

這兩種練習能更好地刺激學習者的神經和大腦,給學習者帶來有用、有意義和挑戰,這些方式還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

總結和提煉

總結是用言語表述的方式,將最重要的信息從一系列材料中提煉出來,這是對所學內容進行精細加工的常用策略。

當孩子閱讀完一個故事或者一本書后,應該鼓勵孩子把主要情節和觀點說出來,在組織信息中提高邏輯能力,這種能力是信息爆炸泛濫時代很多人稀缺的能力。

通過畫圖也是總結和提煉的有益方法,能夠結構化或整體化,能促進孩子理解和整合。


解釋:質詢、自我解釋和教別人

鼓勵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解釋,是一種有效支持理解的方法,主要體現為質詢、自我解釋和教學。

質詢主要鼓勵學習者自我提出“為什么”“如何”“如果”“如果不”等問題。

以色列的父母問放學回家的孩子通常不是學習了什么,而是今天你提出了什么問題。孩子如果能夠養成質詢的習慣,會涵養其好奇心以及促進對于學習內容的深層理解。

自我解釋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成對材料和自己思維過程的解釋,這種也叫發聲思維,是一個將知識和信息轉化和內化的過程。

教別人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經驗,學習金字塔理論里最基座的學習方式就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這種方法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質詢、自我解釋和教學,歸根到底,是一種自我導向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深度學習,能夠將知識和信息轉化為內在的認知,促進思維的發展。

  作者 I 鄭鋼(上海市進才中學東校校長)

更新:2022/4/10 6:25:52 編輯:fengyefy
評論共 0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請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聲明:本站是免費向教師學生校長家長提供教育教學資源的公益性教育網站,除“楓葉原創”系站長創作外,所有信息均轉貼互連網上公開發表的文章、課件、視頻和藝術作品,并通過特色版塊欄目的整理,使教師學生校長家長方便瀏覽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達到了一網打盡的惜時增效之目的。所有轉載作品,我們都將詳細標注作者、來源,文章版權仍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我們侵犯了您的權利,請直接在文章后邊發表評論說明,我們的管理員將在第一時間內將您的文章刪除。
頭條推薦

學校打造好課堂有多難?3件事、4要素、5步驟

課程是教育的重點,師資是教育的關鍵,文化是學校持續發展傳承的基本保證,環境是教育的基礎,我們管教育、管學校,不就是管這四件事嗎?詳情
本類推薦/最新更新
更多...視頻聚焦
更多...楓葉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