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書院 - 楓葉智庫
楓葉教育網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門戶
那些深陷“唯分數論”的基層學校,還有探索“另一種教育”的可能嗎?
作者:王學斌 來源:教育思想網 點擊:96次 評論:0

在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在新教育觀逐步在一二線城市學校中普及的今天,坐落在二線以下城市乃至鄉鎮村的廣大中小學校,正面臨著怎樣的境況?

廣西貴港博雅公學高中部執行校長王學斌,曾從北京出走武漢,又輾轉來到廣西,見過從一線名校到基層普通學校的教育風景。他發現,很多教育落后地區,依然把“應試”視為唯一的準則,甚至“提分的方法依然是二三十年前上中小學時使用的方法”。他不禁發問:改革的甘霖,何時才能真正潤澤到這些土地?

中國教育的不公平,歸根到底是不同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均衡的產物。陳舊的制度和觀念,也很難一下根除。那基層普通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就只能“躺平”了?一起來聽聽王學斌校長的思考。


中國教育的星空與大地

王學斌

2019年,我從北京最好的國際學校之一出走武漢,踏上了一條新的教育探索之路。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見證中國教育的多元生態,盡己所能讓更多的孩子體驗不一樣的教育。我不想在各方面條件都很優渥的“蜜罐”里,做另外一種類型的“井底之蛙”。

在武漢待了一年半,我又輾轉來到更為偏遠的廣西,從一線城市一流學校相對自由的國際教育,到二線城市較為開放的民辦創新教育,再到五線城市較為局限的中高考學校,一路“人往低處走”。不少圈內的朋友取笑我說,你這是找罪受,有點受虐傾向;還說,你是越混越不如從前……我只能呵呵一笑,繼續走自己的路。

在一二線城市的好學校,尤其是最優秀的學校,我聽到最多的教育關鍵詞是:創新能力、批判性思考、身心健康、人格修養、學術水平、審美、閱讀、藝術、綜合素養、信息素養、實踐能力、社會擔當、未來人才、合作學習、體驗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這里的教育者和學生可以隨時仰望星空,仿佛所有美好的精神與理想就在身邊,只要稍作努力就可以實現。

無論國內體系還是國際體系,雖然教育方式和考核方式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這些學?;菊J同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認同教育是為未來世界育人,為孩子一生的幸福育人,而不只是為了應付當下的考試。雖然大家私下里也鉚著勁,抓應試成績,但終究不好意思讓圈里的人指著脊梁說:你這就是赤裸裸的“應試教育”。畢竟“應試教育”已因其功利、短視和工具化,被教育界和社會上的有識之士普遍唾棄。

所以,我覺得在一二線大城市的優秀學校,“素質教育”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大家對美好教育的未來有理想,有盼望。雖然部分學校和家長也有比較極端的“雞娃”行為,但“雞娃”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成為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做題家”。


給孩子們分享《莊子》

但中國有多少孩子有幸生在一二線城市,有多少孩子可以上這些城市里幾所頂尖的學校?中國大部分孩子仍然生活在二三四五六線城市,亦或是更為基層的鄉鎮村,且在比較普通的中小學學習。在這些廣大的區域,我聽到的最重要的教育關鍵詞有且只有一個:分數。當然,“分數”還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成績、升學率等,其實意思都一樣。對于如何提高分數,也有一些關鍵詞:紀律、勵志、努力、競爭、考試、刷題、聽話……

對我這個在一線城市的教育圈濡染近十年的人來說,起初我不敢相信這些地方竟然依然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把提分作為教育的唯一目的,并且提分的方法依然是我二三十年前上中小學時使用的方法。

我所有的表達,都不及一位家長的話直接有力:只要能提分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只要能提分的學校就是好學校。對于他們來說,什么綜合素養、人格修養、創新能力、學術水平、未來教育、社會實踐……都是無用的空話,因為這些東西并不直接提分。這樣的教育培養的孩子能適應未來的發展嗎?將來會幸福嗎?將來會有出息嗎?這些疑問自然也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并不直接提分。嗚呼哀哉,這是另一種“世外桃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世界在變化,中國在發展,教育也隨之不斷地演化。但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人和人的生存環境也是不同的。我們名義上生活在一個中國,但實際上卻處于“兩個世界”。之前我認為教育天然就應該啟發心智,塑造審美,培養批判性思考和創造能力,幫助每個學生實現最好的自己。我也據此批判“應試教育”的落后、功利和工具化。但經過這三年的觀察和體驗,我反而對很多教育現狀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寬容。

“應試教育”固然問題很多,但中國大部分一般家庭的孩子,除了加入“應試大軍”別無選擇。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和考試制度下,努力“應試”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出路。雖然國家的教育改革反復強調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p>

高考改革的趨勢也越來越強調核心素養、綜合能力、學科融合、情景化學習等世界教育普遍公認的理念。國家還制定了“兩依據一參考”(依據高考成績和會考成績,參考綜合素養評估成績)的高考錄取模式,試圖將會考和“綜合素養評估”作為高考錄取的依據和參考項。

但是,在廣袤的中國大地,對于很多學校來說,教育部門、家長和學生依然只看“應試”成績,沒有成績,學校很難生存。另外,很多地區和學校的資源調配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支撐“素質教育”。所以,地方上總是不得不發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事傳統,將所有改革消解于無形。有位朋友說得實在,所謂“兩依據一參考”,最終還是高考“一依據”,“會考”和“綜合素養評估”的依據和參考作用幾乎可以忽略。在很多地方,這真是赤裸裸的“真理”。


和孩子們一起做活動

中國人化新為舊,化所有教育為應試教育,化所有考試為答題技巧的能力真是世所罕有。這一方面是教育觀念問題,另一方面又充滿了不得不如此的辛酸和無奈??梢赃@么說,如果和一二線城市的好學校拼“素質教育”,廣大普通地區一般家庭的孩子會輸得更慘,更沒有出路?!八刭|教育”需要錢、需要人、需要資源、需要政策、需要開放的觀念、需要社會和文化環境的支撐,但這些東西都不會傾斜于二三四五六線城市,亦或是更為基層的鄉鎮村。

中國教育的不公平歸根到底是不同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均衡的產物。優秀的人才、良好的資源都會流向發達地區和開放地區,最優秀的人才和資源又會流向最發達和最開放的幾所學校,至于其他相對落后的地區,根本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緊箍咒”。這些地區的孩子也難以不走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道路?!叭巳松降取敝皇莻€夢想,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的孩子終究很難平等。大家只能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線上,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至于能走多遠,就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命運的造化了。

一位在北京做創新教育的朋友問過我,你想在那些地方做不一樣的教育,但改變的空間有多大呢?三年前,我信心滿滿,覺得什么都可以做。三年后,我開始面對現實,理解現實,承認有些事可以做,有些是做不了。因而也會有子路的感慨,“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p>

在中國基層的一般學校 ,我覺得暫時做不到的事是改變“應試教育”的制度設計,改變家長和學生對分數的迫切追求,改變以分數為衡量學生唯一標準的思維觀念,改變機械訓練的應試方式,改變家長和社會對高學歷的盲目崇拜……做不到的原因是這些制度和觀念根植于他們的社會環境和歷史傳統,而這些東西是難以根除的。


為孩子們制定的基本教育價值觀

但這樣的環境中,也并不是什么都不可以做。我們可以做的事是努力保證學生吃住安全,身心健康,不讓學生以透支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為代價來提分;不取消學生的體育課和藝術課,讓學生知道健康和審美也是有價值的事;改變上課方式,變以灌輸為主的課堂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社會實踐、講座、職業體驗等活動,讓學生稍微有點除了應試之外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提分找到另外一種方式,讓學生可以不那么痛苦地面對學習;為學生做一些人生規劃,讓學生增強自我認知,并能提前規劃未來的路;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個性化教育的方案,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多讀好書,給學生講講外面的世界,讓學生能夠打開視野,開拓思維,有一種探索生命和世界豐富性的沖動……我們可以沒有更高的追求,但不能沒有底線。

我常常給孩子們說,不要做“井底之蛙”,要看看世界有多大,體驗人生有多美。不要以為目前的分數就是你人生唯一的追求。人生的路很長,終有一天,你的人生會沒有“分數”。在不以“分數”為學習和生活的目標之后,你的人生要如何過呢?在拿到了大學敲門磚之后,你如何獲得二三十年之后的成功與幸福?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幫助你提分,但提分之外,我們要想方設法讓你們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情趣高雅、有快樂、審美和自由的權利與能力。前者不容易,后者更難。

對于這些孩子,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也僅此而已。日測、周測、月考、分數、試卷、成績像層層的枷鎖套在孩子們身上,讓孩子們成為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囚徒”。但我們會偶爾為學生松一松鎖鏈,讓他們有點喘息之機,偶爾讓學生仰望一下星空,讓他們不要忘記他們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這短暫的“偶爾”已經是他們的福音?!拔嵘灿醒摹?,對于教育事業,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改變。

希望國家的教育改革真正能落實到中國的最基層,而不是用一線城市最高的教育理想來要求中國的基層地區;希望更多的資源和人才可以向人們不容易關注的地方流動和傾斜,讓更多基層地區一般家庭的孩子也能夠受益;希望孩子們可以通過我們的方式提分,考上理想的大學,同時也知道今后該如何幸??鞓返厣?;希望仰望星空的人,可以看到大地上的野草,欣賞他們的堅韌頑強,大地上的人,也可以偶爾仰望星空,欣賞宇宙的壯美和遼闊;希望無論何種教育,都能夠塑造光明俊偉的人格,引導我們的下一代向著更加美好的世界前進。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p>

更新:2022/4/25 5:59:15 編輯:fengyefy
評論共 0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請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聲明:本站是免費向教師學生校長家長提供教育教學資源的公益性教育網站,除“楓葉原創”系站長創作外,所有信息均轉貼互連網上公開發表的文章、課件、視頻和藝術作品,并通過特色版塊欄目的整理,使教師學生校長家長方便瀏覽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達到了一網打盡的惜時增效之目的。所有轉載作品,我們都將詳細標注作者、來源,文章版權仍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我們侵犯了您的權利,請直接在文章后邊發表評論說明,我們的管理員將在第一時間內將您的文章刪除。
頭條推薦

學校打造好課堂有多難?3件事、4要素、5步驟

課程是教育的重點,師資是教育的關鍵,文化是學校持續發展傳承的基本保證,環境是教育的基礎,我們管教育、管學校,不就是管這四件事嗎?詳情
本類推薦/最新更新
更多...視頻聚焦
更多...楓葉原創